“每倾苦酒思谈笑”的出处是哪里
“每倾苦酒思谈笑”出自宋代周必大的《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每倾苦酒思谈笑”全诗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宋代 周必大
我畏讥谗口屡缄,独公嗜好不酸咸。
每倾苦酒思谈笑,万里何由奠巽严。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周必大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我畏讥谗口屡缄,
独公嗜好不酸咸。
每倾苦酒思谈笑,
万里何由奠巽严。
中文译文:
我因畏惧讥谗之口而屡次沉默,
唯有李仁甫公独自崇尚他的爱好,无论是甜的还是咸的。
每次畅饮苦酒,思考着谈笑的快乐,
万里之遥,如何能够向巽严先生致以最后的悼词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用以挽词李仁甫公,表达了对李仁甫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我畏讥谗口屡缄\",表达了作者因害怕批评和诋毁而屡次保持沉默。这可能是因为李仁甫公在他的学术和文化爱好上受到了批评,而作者对此感到忧虑。
第二句\"独公嗜好不酸咸\",说明李仁甫公独自追求他钟爱的事物,无论是甜美还是苦涩。这句话可能指的是李仁甫公在学问上有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不受世俗眼光束缚。
第三句\"每倾苦酒思谈笑\",描写了作者与李仁甫公一起畅饮苦酒时的情景,思考和交谈带来的快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李仁甫公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
最后一句\"万里何由奠巽严\",表达了作者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巽严先生无法亲自向他致以最后悼词的无奈之情。这句话也暗示了李仁甫公的离世,使得作者无法再与他共享学术与友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仁甫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李仁甫公的品味和追求,以及作者与他的交往场景,诗人展示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